
作者:张庆 刘宁 米良渝
该书于2004年1月由法律出版社出版、同年7月再版,全书30.9万字
本书的特色有四:
一曰知识性。本书的体例结构定位于搭建和完成一个法律分析支持系统和业务流程操作平台,力求引导读者在短时间内掌握司法事务操作的思维模式、法学知识的红馆驾驭方法、法规法条的甄别遴选能力和规范化文书撰写技巧。
二曰示范性。本书所援引的各篇法律意见书均来源于真实案例,不仅取材多样、涉猎面广、覆盖面宽,而且每篇法律意见书结构严谨、内容完整、论证细致,堪称为主办律师呕心沥血之作。
三曰学术性。各篇的论述并不拘泥原理本身,二是围绕个案的争议焦点作相应的学术开展,结合纷繁复杂的个案进行了品评互见,将当今法学学术前沿问题与司法实践热点、焦点进行细密糅合。
四曰开拓性。本书开创了司法文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称得上是当今对“法律意见书”进行系统研究、理性归纳并揭示共写作规律的首创著作。
————中国司法文书研究会会长宁致远
制作高水平的法律意见书,更好地为委托人提供优秀的法律服务,是包括我们在内的广大业界同仁共同的心愿和不懈追求的目标。因此,总结自己执业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与广大同仁和各界方家一起探讨法律意见书制作中的规律性问题,从而推动律师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献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是本书的写作初衷。
目录
上编法律意见书的定义及制作意义
一、法律意见书的定义
(一)介绍几种提法
(二)阅读几篇例文
(三)进行几点议论
(四)辩析几种文书
(五)归纳几个要素
(六)提出一个定义
二、法律意见书的制作意义
(一)对委托人的意义
(二)对律师事务所意义
中编法律意见书的制作
一、法律意见书的样式
(一)首部
1、标题
2、主送对象
3、案由
4、审查材料
5、调查活动
(二)正文部分
1、本案当事人
2、基本事实
3、法律分析
4、解决方案
5、结语
(三)尾部
1、声明
2、署名
3、成文日期
二、事实部分的制作
(一)内容完整
1、运用背景材料
2、显示因果关系
3、注明真假虚实
4、剔除多余事项
(二)表述完备
1、不要漏掉必要情节
2、写出争议焦点所在
3、重点写清关键细节
4、无可奈何的不完备
(三)时间为序
1、按不同来源的材料分别表述
2、按不同性质的材料分别表述
3、按不同事实的材料分别表述
4、按不同时段的材料分别表述
5、以委托人现有意向起始表述
(四)特殊交待
1、某一事件纵向发展中的横向关系
2、某一当事人纵向发展中的自身变化
3、关键材料置于特殊位置加以提示
(五)详略得当
1、把握表述重点
2、注意重点变化
3、注意选材、剪裁
4、力求行文简约
(六)叙引结合
1、运用“引用”叙述事实
2、“引用”须讲规范
三、法律分析部分的制作
(一)严格依法
1、不无原则地迎合委托人心理
2、要为委托人着想
3、注意宣传法律知识
(二)法律分析之前提
1、明确重要概念
2、明确法律适用
3、明确分析范围
(三)分析方法
1、抓准关键,重点分析
2、分清主次,先后分析
(1)先实体问题后程序问题
(2)先程序问题后实体问题
3、理顺关系,全面分析
(四)论证的方法与层次
1、论证方法
(1)演绎法
(2)归纳法
(3)因果论证法
(4)类比论证法
(5)对比论证法
2、论证层次
(1)“总提分论”或“分论综合”
(2)并列
3、层层推进或以退为进
(五)关于假设分析
1、假设须有基础
2、假设分析须有倾向
(六)法律分析中的失误
1、掉以轻心,用语武断
2、“旁征博引”,节外生枝
3、“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
下编法律意见书的分类制作
一、审查类法律意见书
——不同审查对象的法律意见书
1、合同(协议)审查法律意见书
2、方案审查法律意见书
3、项目审查法律意见书
二、刑事案件法律意见书
——不同身份委托人的法律意见书
1、受犯罪嫌疑人或其家属委托出具的法律意见书
2、受刑事案件被害人、被害人家属或被害单位委托出具的法律意见书
三、民事案件法律意见书
——不同诉讼程序的法律意见书
1、诉讼程序启动前出具的法律意见书
2、第一审程序中出具的法律意见书
3、第一审程序后出具的法律意见书
4、第二审程序中出具的法律意见书
5、第二审程序后出具的法律意见书
6、再审程序后出具的法律意见书
7、执行程序中出具的法律意见书
四、行政案件法律意见书
——不同范畴案件的法律意见书
1、行政处罚、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的法律意见书
2、国家赔偿案件的法律意见书
五、复杂案件的法律意见书
——不同性质交叉案件的法律意见书
1、民事案件与行政案件交叉的法律意见书
2、民事案件与刑事案件交叉的法律意见书
附带评析:
1、“重复”辞格,成功运用
2、相互关系,有欠交待
3、言多语失,节外生枝
4、情况了解不够,行文事倍功半
5、繁简得当,重点突出
6、首“尾”呼应,以利分析
7、运用“顶针”,风格明快
8、紧扣案件事实,把握叙述起点
9、既“在其位”,必“谋其政”
10、对比论证,是非分明
11、遣词要准,造句要通
12、法理、事实,紧密结合
13、既要言之有物,又要言之有序
14、重点问题,一以贯之
15、选好角度,增强气势
16、首尾呼应,强化论点
17、数字使用,需要规范
18、认真审核,杜绝笔误
19、措辞平和,稳定情绪
20、有呼无应,留下遗憾
21、说明有力,利于议论
22、未作交待,文气大减